微风依旧 > 历史军事 > 北朝帝业 > 1159.第1157章 争相西投

1159.第1157章 争相西投(1 / 2)

第1157章 争相西投
段韶对于李泰还是比较了解的,或者说这本来就是明摆着的事情。本来咱们彼此之间干架干的好好的,结果你们却丢下老子、自己玩起了内斗,是不是瞧不起人?
西魏方面,尽管李泰对于北齐内乱早就有所预料,但是如今双方情势已经大变,只能说趋势还是有的,但具体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,却并不是他能够详细预知到的了。因此只能在情报方面加强工作,力求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到北齐国内的变乱消息。
如今西魏与北齐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尤其是在双方之前的交战当中、用事实向世人宣告和证明了这种变化。
尽管眼下西魏对于北齐还不足以形成碾压之势,但西强东弱的局面将就此奠定下来。如果未来北齐不能再通过一场类似规模的战事获胜去加以扭转,那么这种认知将会一直存在并持续得到加强,最终极大的可能会以北齐的灭亡而宣告结束。
西魏强大的形象树立起来了,一些人事影响便也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。
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变化就是由东向西的人员流动提升了起来,古代社会中固然有安土重迁的传统,但生在乱世之中,所谓的传统还是敌不过现实,人终究是要活下去、活得更好,才会考虑到生存以外的事情。
许多北齐方面的人员向西魏的领土中涌入进来,有的是为战争和情势所迫,有的则是主动的选择,希望依附强者来获得安全稳定的生活。随着人员的流动,相关的物资与资讯便也一起流入到西魏当中来。
尽管他们的交代中仍然没有涉及到军事上的行动内情,但只凭当下所提供的人事线索,便能够推断出北齐此番动乱必然非常的深刻与激烈,恐怕不是短时间内便能结束的。
北齐邺都所发生的闹乱,也在第一时间便传递到了西魏所控制的地区中,最开始传来的消息还是邺下军队哗变,但是到了第二天就成为了邺城中发生了宫廷政变。
这样西逃行动,多是私下进行,欠缺组织性,时间上也有前有后,所传递过来的讯息也都拥有着极强的时效性。
“然则齐主残暴不仁、臣下狼子野心,此等国业焉有长久之理?况且大丈夫宁为玉碎、不为瓦全,当年偷生俯首于贼已经是愧见先人,如今更要忍辱方得乞活。旧者无从选择,而今唐王鸣高义于关陇,施仁治于天下,若仍不从速来投,岂非自甘下贱1
作为元魏宗室,虽然权势不复,但一些过往的人脉还是得以保留下来,使得他们获知讯息的渠道也更多,因此所能提供的讯息较之道听途说的传言也要更加的翔实可信。
可是现在随着西魏国力的强大,许多重要的讯息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搜索,自然便会有人主动的传递过来。
高演不愿受此摆布,于是便着令门下心腹们在邺城串联人势而作乱,元景皓家中便有高演派遣的属员登门安抚,道是只需忍耐过眼前的惊扰骚乱,之后便可保安全。
虽然前一个阶段的战事中,西魏本身国力也是消耗极大,但是作为获胜一方,也并非纯粹的消耗,还是斩获颇丰的。而且李泰归国之后,经过一番紧急的内政调整,尤其是着令山南道诸州将秋赋提前解送入关,使得关中的物资储蓄又有所恢复,可以继续维持大军进行一段时间的军事活动。
因此当西魏在铜鞮水会战中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邺都后,许多人暗地里奔走相告,心内都深受鼓舞,更有人直接落实到行动中,谋划着出逃到西魏去。
李泰在铜鞮河口大胜的消息传开之后,除了西魏士民倍感欢欣之外,在另一个群体当中同样也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,甚至可以说是轰动,那就是身在邺城的一众关东世族们。
遥想当年,邙山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,贺拔胜全家被杀,因为西魏获取资讯的能力有限,拖了很长的时间才传到西魏。地位尊贵如独孤信,其父母的死讯都要通过偶然的机会才能得知。
再加上他们几乎没有对军队的影响和掌控力,能够发出的声音就越发的微弱,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能起到的仅仅只是润滑与调剂的边缘作用,较之北魏洛下时期那是完全的不可同日而语。
一行人入城之后,梁士彦便连忙问起河北邺城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,而元景皓一行也将他们所知详细奏来。
按照元景皓等人的说法,齐主高洋因恐正当壮年的弟弟高演威胁到其子嗣位,又欲以诸元性命压胜禳灾,于是便威逼高演返回邺城诛杀诸元。
因为李泰特别叮嘱这一个方向凡有所进奏都要作剧要军务、第一时间呈送上来,所以他清晨起床都还没来得及吃早饭,被告知此事后便连忙抓起直案上的信报快速浏览一番,旋即便面露喜色,心知自己等待多时的机会总算是出现了。
李泰在关西的崛起,可谓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答案,也让他们如镇兵一样找到了新的精神偶像与引路人。
说罢,他便暂时先将这一行人安置在州府之中,然后又着员查问一番别处途径所接触到的北齐时流,诸方渠道所获得的讯息汇总对照之后,便也渐渐拼凑出了一个事情的大概脉络,旋即便又着员向西送去。

最新小说: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烽火晋察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裂石响惊弦 赝品太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