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大势(1 / 2)

事情的发展大部分确实如程文举预料的那样,短短一晚上的时间,昨天还非常负面的消息迅速扭转,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。

不管是同济大学的教职员工还是学生,都对这突然出现的消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。

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第一天传出来的消息更加准确,因为这个消息是从校长办公室传出来的,这里的消息无疑更加具有权威性。

而且,一个法国的年轻人,凭什么能够促成同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,成为友好大学联盟这样的大事。想想都觉得漏洞百出,根本就不可能是真消息。

而有人则是认为,第二天传出来的消息更加准确,特别是很多学生得知一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成为友好联盟学校后,学校之间可以互派交换生。这对很多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

当然,有人提出那個法国人凭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时,也有人将加里布埃尔的身份给捅了出来。得知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校董的时候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
其实,大多数比较清醒的人,从一开始就根据他们了解的程文举的人品,坚决地否定了第一个消息的可能性。在他们看来,程文举绝对不可能是汉奸走狗这样的人。

毕竟,要当汉奸走狗的话,日本人来的时候就做了。何必等到现在。

就这样,双方各执一词,经常吵得不可开交。越是这种有矛盾的消息,传播的速度越是快速。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,整个食堂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。

刚开始大家还只是讨论消息的真假,后来,大家都被友好联盟大学这个概念吸引了,很多人开始憧憬交换生这个新概念。

直到最后,终于有人想起了这件事情的最关键的一环,那位法国人到底能不能拜那位沈尹默先生为师。

有人认为,不应该收一个法国人为徒,这会让华夏的传统文化流失,不再纯粹。但更多的人则是认为,中法文化交流才是正确的方向。

有法国人不远万里地来到种花家,想要拜种花人为师,这对大多数人来说,都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。极大地提高民族自信心。

所以,很快局势便逐渐明了,几乎大多数人都对这件事表示了明确支持。有人甚至开始主动想办法,希望能促成这件事情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势,逐渐从同济大学开始往外蔓延。

至于,最先将程文举叫进办公室训斥的校长先生,也非常聪明地适时站出来,对第一种流言进行了辟谣。申明自己当时听见这个好消息时,确实有些过于激动,兴奋地拍了桌子,但绝对没有反对这种好事的想法。

从始至终,他都在和程文举一起想办法,希望能说服沈尹默先生,完成这项无论对同济大学,还是对整个民国教育界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好事。

这种情况下,那位叫做沈嫣然的女生自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。

也许有人已经猜到了,这位叫做沈嫣然的姑娘,就是当初在同济大学校园凉亭里看书,被加里布埃尔用相机偷拍了不少美照的姑娘。

她怎么也没想到,当初自己在校园里随手为一个外国人指路,竟然会引发这样的连锁反应。事情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她的身上。

现在的情况看来,这已经不是单纯自己爷爷要不要收一个外国人为徒的事情了。这件事情的性质已经上升到了民族自信心,和两所大学之间,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大事了。

这么大的事情,显然不是她自己,或者她爷爷能够轻易决定的。

为了给自家爷爷一点准备时间,她确实如同程文举预料的那样,第一时间就专程请假,赶回了一趟自己的家,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爷爷。

“哦!你的意思是,有一个法国的年轻人,专程从法国找来沪上,想要找一个书法家为师,学习种花书法,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?”

“这件事情从一开始确实和您没有关系,甚至,为了不让您粘上这件事情,我还故意将那个外国人引导到了文学院,让他去找文学院程院长拜师。

可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,您还是被牵扯了进来。”

听见自家宝贝孙女的话,沈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探寻。

“这么说来,你见过这个法国年轻人?”

沈嫣然没想到,自己爷爷的注意力会转到这里来。不知道为什么,听见这个问题,她就不自觉地想起那个挎着相机的莽撞年轻人。

虽然对方确实有些冒失,甚至不太礼貌,可她却并不反感对方。虽然因为对方外国人的身份,她当时并没有直接将他介绍给自己的爷爷。

但她对对方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,最少,他感觉对方非常真实。特别是对方直白夸奖自己美貌的话,现在想来,都还有些让人脸红心跳。

她有些慌乱地连忙开口道:

“啊!这……这……我……我确实见过对方,他当时挂着照相机在我们学校到处询问,知不知道哪里有能够学习毛笔字的地方。

我也没有多想,就给他指了文学院的方向。”

不知道为什么,她下意识地没有详细说明两人当时的交流,也没有说对方偷拍了她很多照片。

最新小说: 裂石响惊弦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烽火晋察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 舍弟吕奉先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赝品太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