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风依旧 > 历史军事 >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 > 第二百三十二章 懵了!朱元璋懵了!【求订!求月票!】

第二百三十二章 懵了!朱元璋懵了!【求订!求月票!】(1 / 3)

刘琏三步并成两步,急不可耐的上前,从季秋手中接过了“平户条约”的原本。

老朱以及诸位大臣的视线,也理所应当的转移到了刘琏身上。

这还是刘琏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场面。

在场的众人中,有这个帝国的统治者,还有他老子,更有无数平日里只能在士子口中念诵的“贤良。”

此刻,这些人却专心致志的盯着自己,等待着他的宣读。

刘琏虽然憨了点,但他并不傻。

他知道,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中的亲历者。

也许若干年后,太祖实录中就会多出这样的一段记载。

【定远王平倭归来,订条约若干,礼部主事刘琏为上宣之】

这叫什么?

青史留名!

史书有载,是无数士子追求一生的终极荣誉。

而现在,初入官场的刘琏几乎毫不费力的,便完成了这个文人的终极成就!

何其有幸?

但刘琏并没有飘飘然,更没有怯场的说不出话来,而是用充满感激的目光看向了季秋。

因为他知道,他现在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份荣誉,都是因为季秋的缘故。

正所谓平台决定高度。

恍惚间,刘琏想起了几年前,自己第一次见到季秋时的场景。

“叫叔父!”

现在想想,刘琏无比庆幸自己当时认下了这個叔父!

只要叔父认得好,进步肯定少不了!

这才是人生真理啊!

最后激动的看了季秋一眼,刘琏清了清嗓,开始宣读“平户条约”的具体内容。

“大明遣倭国使节定远侯季秋。”

“大明遣倭国使节礼部主事刘琏。”

“倭国第九十八代长庆王。”

“今日汇于平户,核定...”

既然是要传承下去,维护大明在倭国利益的“法理依据。”

这份条约的格式,内容,全都非常正式。

听到这,有人悄悄抬起头,看向朱元璋,打量着老朱的脸色。

因为从原则上来讲,这个以刘琏为主使的使节团,是没有资格代表大明和倭国签订下这样的条约的。

要是其中有对大明不利,又或者不妥的内容。

大明认是不认?

往大了说,这叫僭越!

和一国签下条约,你都不和圣上知会一声?

怎么追究都不为过!

再看看朱元璋的表情,虽是神色如常,但那深邃的目光正盯着嬉皮笑脸的季秋。

很明显,朱元璋也不知道条约的事情。

但朱元璋不至于现在就为了这件事发怒。

季秋是啥人?

大明战神,北元克星,节制京城内外一切防务的五军都督府指挥使,定远侯,年纪最小的开国勋贵,当今圣上视如己出的干儿子!

崔兴园区平日里干的都是啥买卖?

又铸铁,又冶兵!

除了季秋,还有哪个勋贵敢干这种事?

怕不是脑袋早搬家了!

更重要的是,朱元璋非常清楚季秋的性格。

无利不起早!

先听听,看看这臭小子折腾了些什么东西!

要是真有不妥之处,那不就有机会抽他了?

想到这,朱元璋的神情更加专注,目光中甚至出现了夹杂着跃跃欲试与期待之色的复杂眼神。

而刘琏那微微有些发抖的声音,已经念起了条约的第一项内容。

“第一款,关于大明于倭国设置通商口岸一事。”

“从本条约签订之日起,口岸附近方圆百里之土地,为两朝通商之地,用于口岸后续扩建,增设。”

“口岸防务,征税等一切要务,皆为大明自理,倭国只有通商权。”

“倭国子民若擅自进入口岸,大明有权自行处置。”

话音落下,码头上瞬间鸦雀无声!

“啥玩意?”

常遇春这个心里藏不住事的,一听这内容,马上就叫出来了!

“这倭国王的脑瓜子是不是被驴踢了?”

“方圆百里的土地?”

“这和送给咱们大明了有啥区别?”

“还让咱们驻军,征税?”

常遇春感觉自己说的还是保守了。

这不是脑瓜被驴踢了。

这是特么脑瓜子被洪武造给崩了啊!

方圆百里,多大的一片面积啊?

大明轻而易举的便能将这里打造成一座城池!

并且还能合理合法的在其中增兵,驻军!

如此一来,若大明哪天看倭国不顺眼,岂不是随时都能发兵攻打?

至于登录作战中一系列的麻烦,通通都可以省去了!

前段时间,大明这边还闹出过“倭乱。”

倭国王就不怕大明以这个为借口,出兵惩治他们?

想不明白!

常遇春实在是不能明白!

在他的认知中,就算倭国王再怎么“倾慕天朝”,也不能置自己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啊?

“瞎嚷嚷什么?”

“听着就是了!”

朱元璋一声大

最新小说: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 大明汉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的师长冯天魁 舍弟吕奉先 裂石响惊弦 烽火晋察冀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寸寸山河寸寸血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